浪潮VS波涌 中国投资大浪来袭 澳洲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12/23/2015 2:10:26 PM 来源: 浏览:711
近两年来,澳媒报道中时常提到澳中双向投资大潮翻滚的情形。澳大利亚-中国关系研究所副所长James Laurenceson教授就此提出两个有趣的概念,投资浪潮(Waves of investment)——这一表达让听者心生喜悦,对于那些利用有利条件驾驭波峰并实现更多盈利的人而言更是如此。相比较而言,汹涌程度和可持续性难以预测的“投资波涌(tidal waves of investment)”则给人不同的感受。
无论是波涌还是浪潮,随着澳中投资关系深入发展,澳大利亚必需做好驾驭投资潮涌的准备。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报道,James Laurenceson教授指出,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ABS)数据表明,中国不仅是澳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未来最重要的投资伙伴。ABS资料显示,在2013年和2014年两年内,澳中双向投资激增至713亿澳元。这一增长不仅是中国对澳投资大幅增长所致,也包括澳方对中国的大量投资。
中国的“海上长城”(China’s great sea wall)
多年来,中国内地凭借“海上长城”保护不受金融海啸波及,但这一屏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将中国资本市场与全球资本市场隔绝开来。这一“海上长城”有很多部分,但其根基在于中国内地封闭的资本账户及对外币兑换的严格控制。因此,公司、银行和个人只有按照严格的规定才可将钱款转入或转出中国。James Laurenceson将“海上长城”划分为四个部分:
中国内地机构投资者面临的限制
中国内地机构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长期以来对外投资受到限制,中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是对外投资的唯一渠道,这一状况直到近期才得以缓和。QDII制度允许中国投资者通过上述指定的合格金融机构进行境外投资。QDII要求中国内地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合格境外理财产品前,须取得中国内地相关银行、证券或保险监管机构的批准及中国外汇管理局的外汇配额。
中国内地个人投资者面临的限制
自2006年以来,中国内地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QDII制度下获授权的基金公司进行海外投资。即使中国监管机构相当支持使用QDII制度并且在配额上十分大度——尤其是在经济实力相对强大的时期(有助于解决经济过热带来的流动性问题)——但Laurenceson教授认为,对于一个居民储蓄约8万亿美元的国家而言,现有880亿美元的QDII配额仍然偏低。
在QDII制度之外,中国大陆人士每年在海外旅游、购物和留学时基本只能使用外币购买相当于5万美元的物品,除非他们能通过非官方渠道将钱带出境内。
境外机构投资者面临的限制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境外机构投资者一直只能在中国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下,购买中国内地A股及其他合格的人民币计价证券。QFI制度要求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购买中国证券之前,需获得中国大陆证券监管机构的许可,且购买需在中国大陆外汇监管机构给定的配额之下进行。该制度规定了三个月的锁定期和汇出限制,以防合格境外投资者进行频繁交易。至2015年三月末,共分配了721亿美元的QFII配额,在中国6.3万亿的证券市场中只占1%。另一个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给在境外持有人民币的机构提供了一个投资中国内地证券的渠道。
境外个人投资者面临的限制
境外个人投资者对中国内地A股及其他合格的人民币计价证券的投资,只限于通过QFII许可机构所提供的产品进行。
暴风雨中的避风港
Laurenceson教授表示,简言之,由于上述种种限制,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内地股票和债券的接触有限,而中国内地投资者在国内资产投资上也普遍受限。许多评论家认为中国对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本世纪初全球金融危机的承受能力是得益于中国的资本和外汇管制。
改革时机到来
2015年三月,中国总理李克强承诺持续推进"割腕"式改革,同时中国中央银行行长承诺将进一步开放金融边界(financial borders),以推动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的实现。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五年一次的评审中将人民币纳入其特别提款权(SDR)的国际外汇储备货币篮子。一时间中国大陆寻求更开放和市场导向经济的呼声愈加响亮。
放松管制将促进中国境内的投资流出和流入,并给中国储户提供了在昂贵的房地产市场和影子银行体系之外的新选择。然而,放松管制的风险在于,投机资本涌入和流出中国内地,给资本价格带来了不必要的波动。
中国政府从容开放其资本市场的态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变。